首页 工作要闻 技术标准 政策文件 信息公开 组织机构 关于我们

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

日期:2021-04-12 浏览次数: 来源:本站

建设指标

目标要求

智慧环境建设

(一)网络环境

实现高速校园网络全覆盖,学校出口带宽不低于1000M,按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,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光网建设,以适应5G环境下的应用。基于能源4.0,设计构建能源互联网络,将气、冷、热、电等能源相互关系,按互联模式运作。

(二)智慧教室

借助物联网、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构建智慧教室。

1.通过智能设备,获取教室各种环境参数,实现智慧教室的情感感知和环境管理;

2.通过各类智能装备辅助教学内容呈现、便利学习资源的获取、促进课堂交互开展,例如提供一对一数字化教学、远程互动教研、录播教室、数字化阅读、教师数字化备课等。

3.教室集中管控,教室软件与线上空间、数据平台融合互联,教室成为学业测评、素质画像、教学评价等精准管理手段的重要数据来源。

(三)创新空间

1.人工智能+校园文化主线,配备相应的智慧学科教室、智慧心理辅导室、智慧图书馆、智慧书法教室、创客空间、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支持下的等各类功能部室。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融入人工智能元素,可面向智能制造、生命科学、智慧阅读、艺术创作等,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支持。

2.基于物联网、互联网智能传感器搭建的科技信息空间:校园气象站、校园博物馆、校园历史展馆等。

3.学校文化作品展示、学校新闻信息、招生宣传的数字化宣传展示空间。

(四)可视化中心

对来自行政管理、教学、评价和基于物联等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、管理、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的屏幕或可视化中心。

(五)智能安防

建设智能安防系统,监测和采集学校人流量及出入口的人员信息;实现视频监控、智能传感器和入侵报警系统覆盖学校重点区域;实现校园紧急呼叫求助报警、电子巡更、学生出入控制、访客管理、消防报警、紧急广播与疏散等统一管理与控制。

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

(六)智能管理

建立智能化办公系统,实现行政办公、教务与考务、财务和后勤等智能化管理,提高行政办公的效率,并基于智能化管理系统,为师生提供课程分析、考试分析等智慧化服务。其中智能化办公系统应包含(不限于)以下功能:

1.行政管理:实现文件流转、信息发布、审批、财务管理、资产管理、学生与奖助管理、人事与档案管理、考勤与请销假等行政事务信息化,达到国家中小学数字校园标准,并具备高效、智能化特点。

2.智能教务管理与分析: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、考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。

1)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:实现课时安排管理、教室管理、社团管理、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及考试设置、考场编排与资料批量打印等功能。

2)实现考务智能化管理:利用智能化的学科质量监控分析及考试阅卷系统,实现自动阅卷。

3)教务分析智能化:实现多维度的不同课程情况分析、教师授课情况分析,为提供个性化教务和考务管理提供智能诊断和评价,为针对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辅导提供数据支撑。

3.智能财务管理:实现财务的移动管理

1)学校各级人员管理绩效的工资管理、统计与审核;

2)实现学生缴费的移动支付管理。

4.智慧后勤管理:实现后勤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

1)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,实现校产、场地、材料等智能管理功能,包括(1)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、统计、分析;(2)学校教室、房屋、用地的信息管理;(3)学校专利、著作权、商标权等的管理。

2)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,为师生提供智慧服务。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水、电、气运行状况感知监测,实现及时维修、节能控制等。对教学、教研、科研设备以及图书等感知监测,实现资产的智慧化管理。

(七)智慧家校服务

在遵守国家对网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,积极创造条件,打造智能化家校沟通平台,展示学校文化、教育教学成果,为家长提供学生作业、学业、德育、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信息互动,把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。

(八)管理数据汇聚

1.用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推广的管理信息系统,建有学校人、财、物等基础数据,数据维护方便录入、导入和归档整理,数据完整、准确、可用。

2.确定数据来源,开展数据汇聚与治理,按要求实现各类管理数据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对接共享。

(九)应用与服务融合

1.建设或改造智慧管理系统时,须具有前瞻性、兼容性和融合性,能够保证学校与学校之间、学校与区域之间、学校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。

2.建立统一门户,聚合所有信息服务和功能系统,向校内师生、管理者和校外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
智慧教学与评价

(十)智慧学习资源

1.基于教育信息化2.0、面向核心素养建立校本课程体系。包含学校开设的基本学科及与当地文化背景相符的综合素质类、个性化能力培养类课程;

2.结合人工智能开发面向未来教育的校本课程;

3.汇聚、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,构建校本资源库,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与学应用,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支持服务能力。

(十一)智慧学习服务

为学生泛在、灵活的学习方式提供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支持服务。

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和资源平台,利用各种智能终端,将课堂延展到课前、课中、课后,实现线上、线下一体化的泛在学习模式,学生通过学习空间管理自己的学习资源、作业、错题、师生间互动等,提供可处处学、时时学的个性化学习服务,让个性化学习随时、随地可以发生。

(十二)智慧教与学模式

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。

1.推动应用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学伴,提高教与学的效率,减轻师生负担。

2.开展互联网+”教学模式探索,例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;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双师课堂教学模式。

3.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,增强和改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,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、教学方法改革,探索泛在、灵活、智能的教育教学服务新模式,促进课堂革命

(十三)智慧评价支持

1.实现学业评价智慧化:改变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和教师为单一评价者的结果性评价,开展过程性、多元化评价。建立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,全面感知和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大数据,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分析,精准评估学习绩效,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。

2.实现综合素质评价智慧化:在学业评价的基础上,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,结合本地化办学理念,实施综合素质评价。探索利用智能系统,建立学生数字画像,从多维度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。

3.实现智慧化诊断和分析:基于教育信息化2.0和核心素养,为学生提供学习诊断服务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通过智慧学习系统,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特点,智能主动推送适合学生学习能力、兴趣、进度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,培养学生自主管理、自主学习、自助服务的自适应学习能力。学生能及时获取学习的评价反馈信息,弥补自身知识缺陷,为学生自主化学习活动提供支持。

4.实现教学督导智慧化:利用大数据技术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、教学工作绩效,并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督导。

智慧育人与教师发展

(十四)智慧人才培育

1.为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,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和实验项目;

2.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,开设信息化支持下跨学科的综合创新实践活动项目;

3.基于智慧学习系统,结合学校的特点,对学生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和解决措施。

(十五)智慧教师发展

1.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特别是人工智能知识水平,制定面向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;

2.利用智慧学习系统,从教学、教研、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等维度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;

3.建立智慧教研团队,开展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精准教研活动,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益。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诊断、分析,为教师提供差异化、按需的专业培训和指引,实现精准化的教研。开展主题化、系列化、课题化、项目化的发展性教研,构建基于项目、兴趣的教研协作社群,促进教师群体成长。

保障机制与社会效益

(十六)组织架构

1.成立校长牵头的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,建立工作机制;

2.单独设置中层管理部门或机构,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。建设一支专兼结合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。

(十七)经费支持

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, 建立信息化设备及资源更新、日常运维及安全设备系统的升级改造资金保障机制。

(十八)制度和机制

1.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、运营、管理和安全制度;

2.建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、管理融合创新的表彰奖励和激励制度。

3.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,配备网络安全设备和网络安全系统,确保物理安全、网络安全、主机安全、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,实现可管、可控、可用;建设智慧平台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,达到国家规定的第二级、第三级网络安全要求。

(十九)社会效益

形成面向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名校+”教育联合体资源共享创新应用模式。围绕破解教育均衡和公平问题重大战略,通过名校与“+间的在线课堂、同步课堂、专递课堂、同步教研等资源共享渠道,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模式,并产生实际效益。


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(试行).pdf